你有多久沒有為自己而寫了?聊聊何為表達性書寫✍️

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,是與自己的關係。

你有多久沒有為自己而寫了?聊聊何為表達性書寫✍️

「表達性書寫」是什麼?透過文字,成為個人生命的見證者?

凡是在書寫內容中揭露、表達與個人重要經歷相關的感受和想法的內容,皆可被稱為表達性書寫(expressive writing)。

約在 40 年前由學者 James Pennebaker 所提倡,其團隊發佈的數篇研究指出,表達性書寫,能夠幫助人們:提升對自身情緒、感受的覺察水平。

研究認為, 「看見」思緒的過程,本身即是一種安全且穩健的宣洩方式。

當人們藉由書寫,從事件的「經驗者」轉為「觀看者」 ,便能以更全面、客觀的視野看待自身的生命故事。


自由書寫 v.s 表達性書寫

動筆好麻煩、手好酸,用手機打打字,是不是也可以?

結論先來:當然可以!不過手寫的過程,能夠讓書寫帶來與電子書寫不同的效益。

紙筆書寫 v.s 打字書寫

🪄 手寫時大腦活化的網絡範圍更大,能幫助我們更深刻的理解、梳理資訊

🪄 有限的手寫速度會強制我們放慢思考,讓人得以更深入感受、反思情緒

🪄 不會有無法預測或無止盡的訊息通知,隔絕雜訊,讓我們更能專注在當下


如何開始練習?

Step1. 選擇想感受的主題

可選擇近期盤旋在心中、感到有壓力或是苦惱的議題/事件。

Step2. 高頻低強度書寫

建議連續 4 天針對該主題進行書寫,一天約 15-20 分鐘即可。內容的重點應盡力聚焦於感受與想法,而發事件或議題的描述。(若覺得 20 分鐘過長太有負擔,也可以從更輕量每天 5-8 分鐘嘗試!)


研究發現初期接觸時,「表達性書寫」可能會帶來強烈的不適或困擾感,若寫完感到更加煩悶,可以先轉移注意力,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!

克服了一開始的不適,長期下來,練習「表達性書寫」 ,會讓人擁有更穩定的情緒!


當感受因無處宣洩,而變得卡頓,試著用文字,為自己開鑿一條釋放小河

在地球上的日子,每天都有高高低低的情緒流竄於生活中,有些時刻,我們得以、 也知道如何與他人分享;但也總有一些難以啟齒、或不知從何說起的感受。

思緒在心中囤著囤著,就像累積了許多頑固的石頭,讓人感受到無力、卡頓甚至匱乏,如果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,或是正因為類似的情境感到困擾,那麼透過書寫向自己進行表達,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出口!

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,是與自己的關係。

在全力衝刺、像是海綿般不斷吸收與成長的同時,已經過去的刺激,也需要被好好處理、反思才能有意義的吸收那些在生活中被匆忙帶過的、來不及或沒辦法好好處理的情緒與感受,都可以在空白的紙頁上找到歸屬之地。

訂閱 每月一封和解信 & 自我覺察工作坊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