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工作坊 の 學員反饋 #7
有的時候,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但是沒有足夠的底氣去相信自己的感覺與選擇。

1.
在每一寸的生活步伐中,我們總在實踐,低谷時悲傷、高峰時狂喜的循環,綜合著過往的情緒脈動,大起大落的過著,卻沒有人教過我們,如何回穩與安頓。
這個場域,就像是 Maggie 與大家共同打造出來的世外桃源一般,大家在這裡將自我解構,再重新建構,拉扯那些繁雜的喜與悲,並且在每個人的分享中,看見自己形形色色的影子;而這裡充斥的溫柔和與傾聽,也讓我發現,其實我們並不脆弱,而是需要一個時間與空間,去安放那些無所適從。
走出工作坊後,煩惱或許不會迎刃而解,人生也不會換然一新,但流轉在時間裡的療癒能量,會在不知不覺間,悄悄的如約而至。
(credit to 嘉榕. 2024/12)
2.
有的時候,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但是沒有足夠的底氣去相信自己的感覺與選擇。
自我覺察,能夠灌溉名為「信心」之幼苗,幫助我們在茫茫的社會中成為自己安身立命的粗壯枝椏:肯定過去的付出、看見現在的信仰、期待未來的豐收,4 個月不長,但也足夠產生一些真正的改變,謝謝工作坊與 self-care 讓我看見、也體會到活得有底氣、有光芒的生命是什麼樣態💛
(credit to 周琛. 2024/12)
3.
參加工作坊的初衷是為了想要好好認識自己,透過書寫療癒自己。
還記得九月第一次參加工作坊時,就寫下過去四年的生命事件回顧軸。那時剖開內心,專注於當下,開始時不知如何下筆,但越寫越有感覺,在短時間內,重新經歷過去的點滴,一切都歷歷在目。
情緒輪讓我認識到情緒的多層次,並學會用不同的形容詞描述自己當下的感受,細細品味每種情緒。
十月我們學寫能量版。因今年經歷許多變動和壓力事件,寫完後,我下了一句註解:「感覺到自己在慢慢變好!」我想這就是自我覺察帶給我的能量與療癒。
自我覺察過程很累但很有幫助。它讓我學會觀察發生的情緒,以及挖掘內在的能量,發現內心深處本來存在卻未曾注意過的東西。
但神奇的是,我從一開始本能抗拒書寫的反應,到每次的練習,我體驗到書寫帶來的力量,幫助我狀態回穩,在面對日常挑戰時的情緒振幅逐漸變小。
書寫與覺察都需要非常誠實地面對自己,把內心深處的感受記錄下來,剖析內心並且說出來。這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,但逐漸內化成一種思維模式。很喜歡 Maggie 提到的概念「內建自我覺察的機制」,四次工作坊在一次次的引導和堆疊,也因為我們甘願、願意、有意願覺察,因此能夠明顯感受到自己的進步。
感謝每一位願意分享的夥伴,從一開始的陌生,總相處時數其實只有 12 小時,卻能夠真誠分享內心話。這種感覺很奇妙,就像認識了很久,知道他一些重要事件及真實的想法。感謝工作坊聚集了一群能夠一起自我覺察、內心豐富且樂於分享的夥伴。
在自證預言的書寫練習後,我深刻了解自己心中的真正渴望,以及想要成為的人。這個模式就像內建在腦海,我變得更相信自己、肯定自己、欣賞自己,發現這個世界可愛多了。我開始自然地呈現更貼近真實的自己,好喜歡這樣的改變。
我學會了允許自己狀態不好,遭遇情緒的亂流,不急於好起來,而是去感受、藉由書寫抒發感受,與自己和解、重修舊好,練就穩健的心態,隨時隨地接住自己。「相信一切的覺察都是為了讓我衝過雲霧,看見彩虹,抵達美好的遠方。」
Don’t look back in anger.
不管進來前的自己是什麼樣子,當離開這個魔幻空間,我都會帶著滿足感和療癒的自己離開。這就是實體工作坊的魔法吧!
最後,感謝 Maggie 創辦自我覺察工作坊,每一次帶領都讓我能夠安心地寫下並說出自己的感受,把內心的渴望呈現出來、把難受的時刻轉化為平靜,讓我誠實的面對自己,接納自己。
(credit to 岱蓉. 2024/12)
4.
或許,當時的心理狀況真的不好,所以才會注意到這個工作坊。
在職場打滾十幾年的我,在家庭、工作及自我中拉扯,一年比一年的狀況更糟,當時的我渴望一個自我療癒的契機,自我覺察工作坊就這麼出現在我的視線中。
或許是在軟體圈的經歷,工作坊的活動有些都曾經玩過,但不同的是,活動的目的及切入的角度不一樣;一切的活動過程,都是為了更認識自己,進而療癒自己、面對自己。
經歷了四個工作坊的活動,焦慮感比較少來作怪,更重要的是,我認識了一群願意願意療癒自己的朋友,在未來的道路上可以彼此打氣、療癒!
(credit to Andy. 2024/12)
5.
2024 年對我來說是步調很快的一年,每個月的工作坊,讓快節奏的樂章有了休止符,得以喘息調節。
即便知道「留白」與「沈澱」的重要性,但作為社會新鮮人,至今仍不擅長「安排休息時間」。幸好有 Maggie 的工作坊,讓我得以停下腳步,梳理生命中的大小事,釐清內在渴望與外在目標。回頭看才發現,自己一路奮力向前,卻漸漸偏離了初衷。
看見問題,正是改變的起點。感謝這個秋冬,有工作坊相伴,為我的 2025 改變之旅開啟序幕。✨
(credit to 妮妮. 2024/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