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愛的藝術》
「愛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:關係深邃,雙方各有活潑和強壯的生命力。」

啟發性 🌕🌕🌕🌕🌕
易讀性 📖📖📖📖
這本書獻給這本書獻給,渴望好好愛和被愛的人。
「愛只能是一種屬於每個人自己的體驗,只能自己去實踐。」
好喜歡這書裡的這句話。每個人有各自的成長軌跡,長成了截然不同的樣子;我們受過不一樣的傷,需要不一樣的愛與療癒。我們無法複製一份一模一樣的愛,只能去創造自己的愛,去體驗那份獨一無二。佛洛姆說,如果我們真正愛一個人「就會愛所有人,就會愛世界,就會愛生命。」
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企及那個境界;然而深信,人類會因為深愛一個人、希望這世界對自己所愛的人善良,進而願意用更多的愛去跟世界交換、換一個充滿愛的環境。
愛是一種能力,一種力量,一種對生命、對自己的理解,是一份美好。讀佛洛姆會不時被他對愛的詮釋給驚艷,也不時會被愛本身的強大給震懾。難怪書封寫著:「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。」但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經典,是因為它可以一再反覆咀嚼、閱讀,《愛的藝術》絕對是一本在不同年齡段看、會有不同領悟的經典好書!
《愛的藝術》從 1956 年出版至今被翻譯超過34種語言。足見人類對於愛的好奇、渴求,是跨文化的;對於愛的體認,更是跨時代下,依然能夠共感的。
「兄弟愛、母愛、情愛、自愛、對神的愛」,書中大致將愛的種類分成這五種,對佛洛姆而言,愛是不分對象的,我們都值得被愛,也都該好好去愛。
很喜歡《愛的藝術》中提到對於「愛涉及了面對孤獨的能力」,能夠自處,才能去愛。整本書很嚴謹的分析、闡述愛的元素與意義。在現代,人們對愛情的追求嚮往,絕對不亞於古人的需求,但我們真的都理解何謂愛,要怎麼去愛嗎?
以下收錄一些本書金句:
「愛是在保存一己完整的前提下達成合一。」
「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,這種力量會突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,把人與他人合一起來;愛可以讓人克服孤立感和分離感,但又讓人仍舊可以做自己,保留自己的人格完整性。在愛中,出現了兩個人是一又仍然是二的弔詭。」
「只有明白了克服分離的需要極其深切,我們才能明白人們何以如此懼怕與眾不同和偏離群體。有時這種對不從眾的恐懼,會被合理化為對實際危險的恐懼,但事實上,人們想要從眾的程度遠高於他們被迫從眾的程度。」
「愛是一種活動,不是一種被動情感。它是「屹立於」而不是「墜入」。...愛主要是給予,而不是領受。」
「馬克思:設想人就是人,設想人與世界的關係是一種充滿人性的關係,那麼你只能用愛去換愛,用信任去換取信任。如果你想欣賞藝術,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;如果你想對他人施加影響,你必須是一個能促進和鼓舞他人的人。你與人及自然的每一種關係必須是你真正個人生活的一種特定的、符合你的意志對象的表現。如果你在愛別人,卻沒有喚起他人的愛,也就是你的愛作為一種愛情不能使對方產生愛情;如果作為一個正在愛的人你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被愛的人,那麼你的愛是軟弱無力的,是一種不幸。」
「愛的基本元素:照顧、責任、尊重和了解。」
「尊重,一種認知他人獨特個體性的能力。」
「沒有了解的引導,照顧和責任就是盲目的。」
「德爾斐神諭:『認識你自己。』是所有心理學的主要動力。」
愛克哈特:「你就會像對自己那樣愛每個其他人。只要你愛其他人少於愛自己,你就不能真正成功地愛自己。但如果你能夠愛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所有人,你就會愛他們如愛單一個人,而那個人同時是上帝和人。因此愛自己又能同等愛一切他人的人,是偉大而正直的人。」
「愛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:關係深邃,雙方各有活潑和強壯的生命力。」
「愛只能一種屬於每個人自己的體驗,只能自己去實踐。」
#愛的藝術 #木馬文化 #佛洛姆 #愛的意義 #關於愛 #書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