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量管理是什麼?影響人的能量有哪些?👶🏻🔋
《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》:表現優越、高效與幸福的關鍵,不在於時間管理,而在於能量管理。
從哈佛商業雜誌、心理學期刊,到泰勒絲在 podcast 上,大家都在講的「能量管理」(Energy Management)」——到底是什麼意思?
能量也是一座金字塔嗎?
根據心理學研究的發現,真正影響人們表現與幸福的,不是時間多寡、時間管理,而是我們如何分配與修復自己的內在能量。
而能量也不只一種!身體的疲憊、情緒的耗損、思緒的雜亂、人際的摩擦、對生活失去意義感——能量金字塔的每一層,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!
一起來看看 #能量金字塔 的五層是哪五層吧🤍🤍

你是一個「有能量」的人嗎?
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一個人感到疲倦、壓力大時,往往不只是身體的疲憊。真正的疲憊,是來自「能量的不平衡」 。
他們研究發現,所謂的「成功人士」 ,都是因為先穩定了自己底層的「身體」與「情緒」,才能撐起更上層的專注與意義。
能量管理,很重要嗎?
「能量管理」(Energy Management)這個概念最早在 2003 年,由 心理學家 Jim Loehr 與作家 Tony Schwartz 在 《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》一書中提出。他們在書中提到,「表現優越、高效與幸福的關鍵,不在於時間管理,而在於能量管理。」
也在研究頂尖運動員、成功企業家時發現:成功的原因,不是誰更會安排時間,而是誰更懂得在「投入」與「休息」之間,保持能量的穩定。
因此,Jim 跟 Tony 提出了四種能量來源:「身體能量、情緒能量、心理能量、靈性能量(價值感與意義的滿足)」 。後來其他心理學者又追加一層:社交能量,提醒人們:連結與支持,也是種能量的補給。
能量金字塔第一層:身體能量
能量的基礎來自身體。當我們長期睡不好、吃太快、幾乎不運動,身體會進入「慢性壓力」狀態,讓專注與情緒都被耗損。
管理身體能量的重點,不是「更努力」 ,而是「更有節奏」 。固定的睡眠時間、規律的呼吸與伸展、吃飯時專心吃飯,都能慢慢修復身體的能量。

能量金字塔第二層:情緒能量
情緒能量管理不是要「保持快樂」 ,而是透過寫日記、傾訴、或允許自己崩潰一下。都是承接自己情緒&恢復情緒能量的方法。
研究顯示,壓力不是你的敵人,但如果長期壓抑或忽視,就會內耗;讓情緒流動=能量流動。

能量金字塔第三層:心理能量
心理能量是「心智的穩定度」。當我們同時分心、過度焦慮、責怪自己,思緒會像開太多分頁的電腦一樣卡住。
心理能量管理的關鍵是——專注與彈性。一次做一件事,給自己清晰的界線,並學習在事情不如意時,不先自責而是調整策略。

能量金字塔第四層:社交能量
當我們與懂自己的人交流、被理解與支持時,腦內的催產素會上升,壓力荷爾蒙會下降。人際連結是情緒的延伸,但不是所有關係都會充電。些人讓你安心,有些人讓你更焦慮。
管理社交能量,不是遠離所有人,而是練習靠近那些讓你「可以做自己」的人。

能量金字塔第五層:靈性能量
靈性能量不是宗教信仰,而是「生命的意義感」。當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努力、你的存在有價值,能量的補給,也就有了方向。
我們常忙著完成生活中的任務,卻忘了問自己:「這件事對我來說,重要嗎?」重新連結信念、價值與生活選擇,會讓能量從內而外重新點亮。

你的能量,是最珍貴的奢侈品。
能量不是只關於體力,也包含情緒、專注與意志。
許多心理學家都說過,「我們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。」不論是能量、安全感、幸福、同理心都是如此。而人生的品質,也不在於時間有多少,而在於我們能否好好的使用、補充能量。
誠如心理學家 Herbert Freudenberger 說:「生活中的倦怠並非來自於做太多,而是來自於無法再補回能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