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腦的防禦機制|你也常把「我沒事啊」掛在嘴邊嗎?🫨

當身體與心靈長期承受壓力時,大腦會自動「關掉感覺」的功能, 讓我們暫時免於崩潰。

大腦的防禦機制|你也常把「我沒事啊」掛在嘴邊嗎?🫨

你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嗎?「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壓力啊。」

但其實,心理學研究發現——處於長期高壓下,仍「感覺不到壓力」的人,反而最需要被關心。

研究發現,當人長期處在壓力下,大腦會自動啟動「情緒麻木」機制——讓我們暫時關掉感覺系統,以免被過多情緒淹沒。


然而麻木久了,我們也會失去對快樂、滿足的感受力。

研究指出還指出,能「準確覺察並命名情緒」的人,在心理健康與壓力調節上表現更好。


什麼是情緒麻木(Emotional Numbness)?

心理學裡的「情緒麻木」 ,是一種防禦機制。

當身體與心靈長期承受壓力時,大腦會自動「關掉感覺」的功能, 讓我們暫時免於崩潰。

這種狀態常出現在:長期工作壓力、照顧他人、失落事件或關係耗竭後。情緒麻木,不像崩潰那樣劇烈,更像一層霧,慢慢蓋住我們對生活的回應。

「情緒麻木」的常見特徵:

  • 事情很多,提不起力氣
  • 覺得事情沒有做完的一天,感到無力
  • 開心的事,也一下就「沒什麼感覺」了
  • 想放鬆卻放空,覺得自己要更努力才行
  • 習慣把「我沒事」掛在嘴邊!

「我其實沒什麼壓力啊」?

有些人會說: 「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壓力啊。」但心理學研究發現——處於長期高壓下,仍「感覺不到壓力」的人,反而最需要被關心。

這在心理學中,此現象稱為「壓力知覺不敏感(stress perception insensitivity)」。多項研究指出,這些人外表冷靜、理性、能完成任務,但生理指標(如心率變異、皮質醇濃度、胃腸與免疫系統反應等)卻顯示他們仍處於壓力狀態。

這樣的「我沒事」,有時正是身心已經過載的信號。因為當身體裡的「感覺系統」長期過度使用,大腦只好暫時關掉警報聲。

參考資料:Miller et al. (2015). Perceived stress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. University of Surrey, UK.


為什麼我們會「關掉」感覺?

因為有時候,「感覺」太重了。心理學家發現,當人感受到強烈壓力或創傷時,大腦會透過切斷情緒反應來保護自己。

這是一種短期防禦機制——讓我們先活下來。只是,當這種防禦變成慣性,我們也就與真實的自己越走越遠。

情緒麻木只是心裡某個部分,在說:「我太累了。」能夠覺察到這份麻木,就是回復的開始。

情緒麻木很難一夜消失。我們能做的,是允許自己「慢慢有感覺」。允許自己真正的休息、不急著向外界證明。允許自己無法一次解決所有待辦事項,這份允許,是身體、心裡都能舒展開來的關鍵。


情緒麻木的「修復練習」

  • 情緒命名練習
    • 根據研究,當我們能用語言明確說出:「我感到焦慮」或「我覺得空虛」時,大腦的杏仁核反應會下降,情緒也會更穩定!
  • 覺察身體
    • 問問自己「我現在身體的感覺是什麼?」
  • 建立微小節奏
    • 規律地吃飯、散步、休息!把休息時間,也放入平常在使用的行事曆裡。
  • 設計期待
    • 每週安排幾件讓自己「有點期待」的小事:一杯好咖啡、一趟散步、一頓聚餐、一場約會,這些正向微期待能補充心理能量!

訂閱 每月一封和解信 & 自我覺察工作坊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