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必假裝一切都好》
在你的人生目標中加入這一項:交到十個親近的朋友。溫暖的友誼對你的健康和幸福能有長遠的影響,遠超過成功或外界的讚譽。

啟發性 🌕🌕🌕🌕🌗
易讀性 📖📖📖📖📖
這本書獻給這本書獻給,生活不如意時,難免內耗的你我他。
是一本很平易近人,好讀好吸收的智慧小書!很喜歡作者從自身經驗講起,穿插不同的名人故事、金句的編織寫法!
裡頭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句子,其中這句,令人格外印象深刻:「在你的人生目標中加入這一項:交到十個親近的朋友。溫暖的友誼對你的健康和幸福能有長遠的影響,遠超過成功或外界的讚譽。」
長大難免覺得大家都在各自的人生奔跑、埋頭打拼,但偶爾抽離工作,跟那些好久不見的好朋友,好好吃頓飯、聊聊天,能獲得的幸福感,是功成名就難以取代的。(讀到這邊想起哪位老朋友了嗎!出發去約他吃頓飯、喝杯小酒吧💛)
「幸福不僅存在於象徵人生重大里程碑的好事中,更存在於每個當下,在我們投入簡單而愉悅的行動時悄然湧現。」看到這句的時候,更是在心中瘋狂點頭!想把這句印出來,送給所有在乎的朋友!!人生不簡單,但隨時都可以停下來,看見身體的付出與努力,為生活中小事慶祝!感謝自己與身邊的人,又健康平安的度過了今天!
《不必假裝一切都好》在全球暢銷逾600萬冊,更被譽為給現代人的療癒之書。讀完整本書,可以肯定的說,有名符其實哦!希望有更多人能接觸到本書裡的概念跟智慧!因為好好穩定自己的內在,是現代人所能擁有的巨大資產呀!
🌻以下收錄一些本書金句:
接受並不代表要替惡劣的行為找藉口,或是要告訴自己發生在身上的壞事也沒什麼。
接受的意思是放掉那些希望過去改變的奢望,邀請平靜進入你的內心,好讓你能聚焦於當下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事物。
我的自信越高,吸引力也就越高。我的執著越少,受他人控制也就越少。
就好像我們天天吃營養補充品一樣,每天早上醒來,請記得服用強效「感恩藥丸」,仔細數算自己已然擁有的美好,這會幫助我們抵擋負面情緒、增進身體健康、鞏固人際關係,還能鼓舞我們的精神。
當我們正在經歷生命的艱難時期,讓心保持對宇宙的信任將對自己大有助益。
不需要把拒絕當作是對你的否定。每個人在適往經驗的影響下,都會發展出獨特的品味和偏好,那些經驗往往歷史悠久,在遇到你之前早已成型。因此,他人的拒絕往往來自對方的經驗和個人喜好,和你的關係不大。另外,人們下意識傾向選擇熟悉的人事物,即使客觀上來說,你是最棒的情人、朋友或員工,只要你給人的感覺不夠熟悉,他們還是不會喜歡你。這並不代表你的個人價值或自我價值被貶低,你仍然是那個才華洋溢、善良可親的你,你所有的美好特質並不會因此減損分毫。拒絕僅僅代表對方和你並不合適。
一個人越懂得尊重自己,對待他人時也會展現出更多尊敬和善意。那些貶低他人或目中無人的人,要不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被尊重過,要不就是在那個當下覺得自己不夠重要。
印度作家吉杜·克里希那穆提:「我們只有透過關係這面鏡子,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是誰。」
印度大師奧修(Osho Rajneesh)則說,達到人格成熟的意思是,我們不需要讓心如鐵石,感受不到痛苦;正好相反,我們應該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自己和他人的痛苦。藉由讓自己對受苦的現實變得敏銳,同時接受這個現實,我們就能深化對痛苦的理解,讓心智成熟起來。
在你的人生目標中加入這一項:交到十個親近的朋友。溫暖的友誼對你的健康和幸福能有長遠的影響,遠超過成功或外界的讚譽。
有一句古老的名言這麼說:「上天給潛力無窮的人最好的禮物,就是一個看似難以超越的對手。」
幸福不僅存在於象徵人生重大里程碑的好事中,更存在於每個當下,在我們投入簡單而愉悅的行動時悄然湧現。
你選擇把注意力放在哪裡,會影響你整個人的精神狀態。
如果你把物質的財富當作生命最終的目標,你最後可能會變得很有錢,但同時也很孤單。
金錢必須像河水一樣流動,才能閃耀出光芒,一旦停止流動,就會像死水般發臭。
和別人分享你的財富吧,你的收穫將會比付出更多。
「孤獨代表自我的貧窮;獨處則象徵自我的豐富。」梅.薩藤作家
「世界上最偉大的事,是一個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。」哲學家 蒙田
我們會感到孤單並不是因為沒有朋友,而是沒有主動創造連結。別忘了,你必須踏出第一步,然後世界就會朝你走來。
揮灑血汗甚至熱淚以達到成功,並不是勇氣唯一的樣貌;知曉個人的極限在哪裡,承認「我辦不到」,並了解有些道路不適合自己,同樣需要很大的勇氣。
心理學家許泰均曾說,如果想要快樂,學會放棄很重要。放棄並不代表消極,而是允許自己找到一條新路。
即使經過大量的自我反思,要明確找出自己真正的熱情,可能還是有難度。往往得在接受新的挑戰、與新的人交流的過程中,才會逐漸看清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麼。
如果你有想要完成的目標,請找一張紙寫下來,然後在目標下面,將目前狀態與目標之間的差距拆解為多個行動步驟。
如果你把那張紙貼在牆上,每天花一分鐘盯著它,為目標採取行動會變得更容易。
人之所以無法成功。是因為他們只在心裡想,但從來沒有付諸行動。
當我們在山腳下,常常可以清楚地看見山頂。一旦我們開始攀爬,頂峰有時會被樹木遮蔽。
同樣的道理,當我們設定好目標開始前進,有時候也會覺得似乎沒有進展,但事實上我們仍在靠近目標。
一個人越成功,名片上的頭銜就越簡單。
我會給十幾歲的自己的建議:請記得,那些現在看來難以承受的困難和難堪,日後想起來都會顯得微不足道。不要太把朋友的意見當回事。生命中有許多條可走的路,如果你現在的計畫進展並不順利,別失望。生命確實有起有落,但隨著年紀漸長會變得更加美好。
我會給二十幾歲的自己的建議:放輕鬆一點,並相信一切終能解決。忠於自己,讓你獨特的特質散發光芒,不要總擔心自己是不是比別人落後。允許生命以自然步調發展,不要認定一切都必須事先規劃。擁抱未知的一切,欣賞旅途中一路的風景。
我會給三十幾歲的自己的建議:不要滿足於微小的成功或安於熟悉的環境。勇於發問,持續向他人尋求新知。在評估一個人時,關注他的品格、歷練和幽默感,而不是外貌、教育或家庭背景等外部因素。保持和大自然的連結,持續閱讀,並且不要忘記運動讓身體充滿活力。
我會給四十幾歲的自己的建議:不要太沉浸於工作之中;一定要留點時間照顧自己。把精力花在有意義的關係上,個人生活和工作職場都是如此。仔細評估風險,但別害怕去冒險,在工作之餘記得追求熱愛的事。欣賞每個當下的美麗。在可以的時候多和父母一起旅行。別忘了回饋社會,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
在解讀釋一行禪師的教誨時,我忍不住問自己:「我是否真正傾聽過自己內心的痛苦?」我不禁懷疑,自己一直以來也許都靠忙碌工作、看電影和談論他人的問題,來逃避感受自己的痛苦。人類花很多時間關注外界事物,因此並不習慣仔細觀察身體和心靈的內在感受。
我也明白,在某種意義上,別人的缺點其實是我自己的缺點,只是透過我內心的鏡子反映出來而已。如果我本身沒有相似的缺點,那些事情也不會讓我如此在意。
覺知就像一片廣闊、清澈、明亮的藍天。念頭和感受就好像雲朵,可能會暫時出現,卻無法改變或汙染覺知的純淨本質。去感受覺知中那無限寂靜的完美無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