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》

如果給你建言的人自己並不熱愛生命,說出的話總是抱怨居多,那麼即便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,他又如何證明他的論點能為你帶來益處?

《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》

啟發性 🌕🌕🌕🌕🌗 易讀性 📖📖📖📖📖

這本書獻給曾經或是正無所適從的後青春期靈魂。

很喜歡作者李惠貞開宗明義便寫道,她說的也不見得是真的,每個人都只理解自己看見的世界,所以對於別人的評論不能太較真。

「自由是一種開闊,能以自己的方式行走。」喜歡這本書自給自足我的底氣,在這個世界闖蕩,能記得自己是誰,才不會迷路。

「我們賺的不只是錢,賠的也不只是錢。有些賠出去的東西是再也賺不回來的。」在這個金錢焦慮高漲的時代,賺更多的錢,並不意味從今往後再也沒有金錢焦慮,我們能做的,是要去好好審視想用錢換到什麼,又有哪些想要的,其實不是用錢就可以換到的。

闔上此書,我對自我又多了一些認識與相信,也漸漸能夠理解,長大的路上,其實沒辦法要求所有人都理解自己,因為每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,所認知的「正確」自然也不盡相同。沒有最正確的選擇,選自己相信並願意貫徹的就好。


🌻以下收錄一些本書金句:

自由是一種開闊,能以自己的方式行走。

明白自己是整體世界的一份子,就不會有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恐懼。

你現在努力的事、想放棄的事、追求的事,沒有人有資格說對或不對。然而說你做了決定卻又痛苦不堪,我希望你能記得,人生並不是一直線,並不是此路不通就限制了你的未來。

人生就是邊摸索邊向前的,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,我們會學到經驗,看到從前沒看到的可能性。機會或挑戰都是走出來的,不是用想的。

裹足不前是設限,心存僥倖是涉險,這兩者都無法使我們自由。

你不需要為「特定的」未來作準備,你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際遇。只要為「認識自己」和「認識世界」作準備即可。換句話說,你現在好好活著,運用各種資源睜大眼睛區域探索、吸收,就是最好的準備。

充實自己,對世界保有好奇心,一定會有你的位置。

你所聚焦的,會成為你的現實。

沒跌倒過不可能學會走路。跌倒還隱含另一層意義,代表你曾踏出腳步,所以你應該感到驕傲而不是自責。

如果給你建言的人自己並不熱愛生命,說出的話總是抱怨居多,那麼即便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,他又如何證明他的論點能為你帶來益處呢?

好奇心會推動你,使你的步履輕盈。因為你有想要理解的事物,你願意和他人及世界產生連結。它會驅使你使自己更好、更有能力,而且更快樂。好齊心使你自帶光芒。

我們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便利、最舒適的生活,卻不能說我們是有史以來最幸福快樂的人類。我們以為賺錢能帶來快樂,事實證明,外在事物無法解決內在的問題。

如果不知道什麼是你想做的事,那麼你的問題並不是不想工作或找不到工作,而是更根本的,關於你這個奇蹟似的生命,你還不知道蘊藏著何種潛質。所以你需要的是探索,而不是恐懼。

每一種興趣都能輻射出許多工作選項。你會焦慮,只是因為你的想像力受限制而已。

人生沒有白走的路,除非你渾渾噩噩,總是心猿意馬。

我們賺的不只是錢,賠的也不只是錢。一個人在建立自己的盈虧概念之前就去追逐金錢,是很危險的事。因為有些賠出去的東西是再也賺不回來的。

我想賺的是________。

不要追逐別人的光(不論那是什麼光),自己成為光。成為光的意思並不是要擁有很多粉絲,更不是要利用這些人賺錢。「成為光」最棒的是能照亮世人原本沒看到的路,幫助每個生命有信心去活出自己的樣子。

生命是過程,不是結論。希望年輕的你能活出這樣的氣勢。

想清楚目的,每一步都是抵達。

生命不是一連串的定論,每一種定論都讓我們活得愈來愈窄,逐漸看不到生機。生命可貴的是可能性,可能性是一種拓展。成長是使我們看到愈來愈寬廣的世界,而不是相反。

獨處給我們機會認識自己。每個人——不論成年人、年輕人——都應該在生活中安排獨處的時間。隨時處在雜訊中是不可能認識自己的。心裡可能已經在求救,我們卻沒有意識到或逃避面對,這些聲音終有一天會爆發,到時我們會落入更困難的境地。

#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#書摘 #李惠貞

訂閱 每月一封和解信 & 自我覺察工作坊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