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9 知足與嚮往

知足也能保有嚮往

2025.09 知足與嚮往
九月初在峇里島愛上紅絲絨拿鐵!三天喝三杯,是喝了會幸福的味道!

嗨,九月的你:

你最近過得好嗎?

每年九月,都像是下載了一包新的、需要解壓縮的軟件,到名為生活的這台電腦裡裡;時間總是不夠用,就被推著長大升級了。


月初,在峇里島拿到了瑜珈老師的證照;移植了一點在那裡早睡早起的作息回到台北,覺得非常不可思議。畢竟一直以來,都喜歡在晚上做更多事情;然而,練習早睡沒有想像中的困難,反而長出了更多對生活的掌控感。學著對會讓自己晚睡的誘惑,適時說不!喜歡這樣尊重身體的自己。 

如果說多年前芬蘭交換帶給我的,是留白的重要性;峇里島的瑜伽之旅,則讓我明白,人能夠選擇讓自己活得開闊。

謝謝半年前沒有太多猶豫就出發,遇見很棒的老師、同學,一起徜徉在瑜伽的練習裡。從《阿育吠陀》中汲取古老,但實用的深淵智慧;從瑜伽體式中,學習打開感知、臣服身體、相信直覺。這些東西在台北真的學不了嗎?沒辦法給出一個絕對的答案;但我認識自己,知道在不熟悉的環境裡,往往能讓我有更多的彈性與勇氣,去嘗試新的事情、獲得新的刺激。


瑜珈課班上同學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,「你已經很棒了,你還這麼年輕就知道、而且已經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!」但說實話,他們在我眼裡,是更加勇敢的存在。

不像我幾乎還沒有什麼「機會成本」需要放棄,純粹跟著一股強烈的直覺來到峇里島。大多數的同學,則是用年假、用微退休(micro-retirement)、用醞釀了好多年的嚮往,想來峇里島找回自己、也想找尋生命的意義。

不過也明白(老師也會在課間不斷強調),生命與生命之間沒什麼好比較的,每個人的構造不一樣、機運不同。唯一能確信的是,我們都感受過瑜伽對自己身體的幫助!而關於這趟人生旅途,我們都也想要經驗更多。


Pick the good orange🍊

成為了大家後來的通關密語。是談〈瑜珈哲學〉的某堂課中,老師在跟大家說明「語言跟想法的力量」,用了去超市買水果當比喻:「你我都知道要挑好的、新鮮的橘子,因為吃了對身體好。看到那些爛掉的橘子,根本不會去拿,可能連看都不看,因為碰了對身體不好。選水果的時候,我們那麼毫不猶豫;為腦中挑選想法的時候,也該是如此呀!出現了那些有毒的、不相信自己的想法,就是爛橘子!連想都不要想!更不要去碰!」

老師還笑說,人本來就是自私也擅長自保的。雖然我們一直希望自己好,但卻常常拿這些有毒的想法自我攻擊;這樣不是很矛盾嗎?其實能傷害我們最深的人,就是自己(腦中的想法)。

好喜歡上述生動的比喻哦,我要記一輩子。


三個禮拜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,但足夠深刻;還收穫很多要用接下來的每天,好好去實踐的練習與信念。回到日常裡,帶著 200 小時的訓練與贈予。覺得自己匱乏、不足的時候,就做瑜伽吧;透過體式練習,去挖掘心中的那座內在宇宙。我是能夠為自己紮根的。


這個月,還第一次接觸了一群年約 50-70 歲的學員;從他們身上,再次看見關於自我覺察&自我照顧這件事,永遠是沒有標準答案,且因人而異。沒有人有權力去告訴別人,應該怎樣才是正確的選擇或活法。 

覺得在長大前夕,能接到來自長照機構的這兩場工作坊邀約,是深深被保佑跟祝福的。彷彿是老天爺在告訴我:在推廣自我覺察這條路上,你會持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,透過他們分享的故事、感受,會持續看見沒有誰的煩惱或生活比較高級。

你要記得哦,保持開放的心胸,去撐起一個沒有批判、沒有比較的場域;讓大家能在工作坊裡安心的練習自我照顧、覺察各式各樣的情緒與感受,就是一件很值得繼續努力的事情。


是近幾年來第一次,很期待長大,對過去沒有太多留戀的九月。(前幾年有多捨不得,都寫在之前九月的和解信了!)不是因為過去這年不值得留戀,反而是覺得足夠圓滿了,可以繼續往前走了。

也真的一步一腳地在實踐,多年前寫下的文字藥們:「知足也能保有嚮往」、「開闊眼界的同時,也不要自我貶低。」

長大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的事,只是感覺到自己真的長大,好像總是轉瞬間的事情。


時間的書頁,總是翻的很不經意,一下子來到半半百的 25 歲。

小學想像的 25 歲,是手拿厲害的昂貴包包、穿梭在都市叢林裡的幹練職業女性;國中想像的 25 歲,是能在週五下班後,跟三五好友在租屋處裡不大不小的客廳、溫馨小酌談心;高中所想像的 25 歲,是應該已經要有一番事業與成就,因為讀了張愛玲說的那句:「成名要趁早,來晚了就沒那麼爽了。」(後來發現,才怪哈哈哈哈哈,張忠謀 55 歲才創辦台積電呢!)


至於上大學後,想像的 25 歲呢?老實說,就沒有什麼畫面、也不敢想了哈哈哈哈。因為越來越近,想太多容易覺得一切離自己越來越遠。但真的一腳要跨入二十後半時,反倒又開始期待,接下來的五年,會發生哪些事情!

當你決定自己準備好的時候,你就真的準備好了哦。

新的一歲,希望愛的人跟自己都健康;希望自我覺察工作坊,每個月都可以去到不一樣的場域開張;希望能遇見一群也想跟我一起練瑜珈的墊友;希望能寫出一本自己也好喜歡的散文集;希望那些用心做出來的產品(月曆、紅包、五年日記),能去到有緣人的生活裡;希望能持續用自己的勞動成果、去到更多地方旅行;希望心理健康這個議題,持續被大家拿出來討論、在乎;希望世界和平、島上的人都平安、自在、舒坦。

希望在看不見希望的日子裡,我們還是能夠願意相信,希望就在烏雲後。

Maggie 寫在 24 歲最後一天

2025/9/28

如果想回信分享你的感受、你的九月!

歡迎寄到這裡 selfcare.freewriting@gmail.com


如果你喜歡這封和解信,歡迎分享或轉寄給你的在乎的人:)

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,別忘了將信件 移到主要收件夾 或是 標記星星,才不會錯過未來的和解信噢!

歡迎 小額贊助 和解信,支持我能花更多時間創作 :)

訂閱 每月一封和解信 & 自我覺察工作坊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