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4 搭上慢車
都已經上了慢車,不妨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,享受這個過程吧。這輛車也是自己選的啊。


嗨,四月的你:
你最近過得好嗎?我感覺四月很長,但一回神 2025 已經過完快三分之一。真不想面對。不過心裡對 2025 的期待還是有的,夏天快來了,春天撒下的種子也緩緩發芽了。
這個月雷雨豔陽交替,已經習慣出門要記得帶傘;但濕疹體質,依然沒習慣時節交替的潮濕台北。好癢難耐,於是又回皮膚科門診,找醫師拿藥膏跟口服錠。自從高三骨折開刀,右腳開始受汗皰疹所苦(汗皰疹是眾多濕疹種類的其中一種),破不掉的小水泡,一癢起來真的是會懷疑人生。
這些年,皮膚科看過、中藥喝過、西藥也吃過,但好像沒辦法根治。回頭看了去年的和解信,發現正是去年四月開始看中醫的(看來季節交替的四月,濕疹註定得癢)。不過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養成了盡量喝溫熱水的習慣,直至今日,保溫瓶裡很少出現冰水。照顧自己的方法,總要在跌跌撞撞中積累,才夠深刻。
醫生見我時,很有朝氣的說:「又來啦!好久不見,最近又開始癢了嗎?」對自己的身體感知很敏銳,知道才不是「又開始癢」,是這股癢根本沒走過!只是最近癢的太猖狂,有點影響生活,剛好藥也沒了所以回來找醫生領藥。
然而,想根治濕疹的念頭從沒停過,每次回診我都會問醫生:「有辦法根治嗎?」醫生總會笑說:「這就是體質呀,你搬去美西、加拿大那種乾到不行的地方,就會好了。」這次我也又問了一次,因為有點懷疑醫生是不是擔心自己扛不住一些難受的治療方法,所以沒告訴我最後絕招。因而直接了斷問到:「還是,這有辦法開刀嗎?」醫生聽到之後笑了,問我說:「這要怎麼開刀啦?把腳剁掉嗎?你還那麼年輕,剁掉不好吧?我們只能治療症狀,與之共處。」
「你最近會覺得特別癢,是因為季節在交替,多開一些口服藥給你備著!」但我實在不信,因為左腳一點事都沒有。所以又問醫生,「那為什麼左腳總是都沒事?」醫生輕鬆自然的說:「體質啊。不一定。會變。」到問診的最後一刻,醫生都還沒放棄勸我移民。
寫了這麼一大串,只是想再一次記錄,為了治療濕疹所付出過的真心真意。沒有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哦,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會被解決;或許更多時候,我們是需要學習與未盡事宜共處。老實點,癢了就擦藥膏、就吃口服錠。日子還是要過下去、錢還是要賺、出門還是得穿鞋、旅行當然也還是要上路。
四月中,萬物欣欣向榮之際,對比出了一種內在感受,感覺自己太天真,把人生想得太簡單。想過心中嚮往的生活、想做自己喜歡且有熱情的事情,想相信工作可以多一點使命感,也其實,都在路上用各種方式堅持著了。
只是偶爾,抬頭望向周遭的親朋好友,大多都願意向工作、向大環境低頭、相信能在體制裡找到出路跟歸屬,就突然覺得,自己好像、是不是有點太任性了。(仍然沒有答案,但答案或許也沒那麼重要。因為追尋答案的過程,就會帶我們去到下一個目的地。)
幸好,推廣自我覺察、自我照顧的這些年,最有感的改變,是壓力大時,我開始允許自己好好流淚。發現流淚之於我,是種好棒的紓壓方式。
每滴眼淚都是活著、熱愛和不甘心的證明。流淚也不代表就是不堅強、不勇敢。會這麼難受,是因為非常在乎、非常嚮往啊。雖然哭完事情並沒有改變,還是得捲起袖子去做事、找解方;但淚在一滴滴流出來的過程中,身體彷彿就懂了,能去同理自己的狀態、壓力、心累與盡力。那是一股自我疼惜的強大力量,我願意再陪自己多走一段路哦。我願意放掉一些社會比較。我也願意再給夢想多一點相信跟時間哦。
然而,心理也清楚,「一切不是沒有進展,只是人往往傾向去看自己未完成的事情,甚至常常忘記自己已經完成的事情。」這就是所謂的柴嘉尼效應(Zeigarnik Effect)啊。又一次活出了心理學課本裡的樣子。
「都已經上了慢車,不妨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,享受這個過程吧。這輛車也是自己選的啊。」四月中後,我撿起散落一地的、對人生、對未來的安全感,跟自己打勾勾。在偌大的世界、漫長的探索與建構,我想陪你慢慢走。
四月底,完成了好多場工作坊。朋友問,開工作坊都不累嗎?
還真的不。這麼多年,人跟人真誠交流的魔法,依然令我無法自拔。能在貴森森的台北,撐起一個臨時小空間,開自我覺察、設計人生的工作坊,或實體、或線上,讓有緣在同場活動相遇的人們,感到安全自在、好好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;是一件被保佑,也被深深眷顧的事。
本月的工作坊,讓我從好多參與者的分享裡獲得不一樣的啟發。有人在做完 Wayfinding-Map 後說:「他感覺,生命是一場場突破,每過一關都會覺得不可思議,但下一關也就接踵而至。」也有人說:「回顧過往才讓他發現,拖延症帶著自己走了好遠吶。」為了解決拖延,開啟許多探索、發現不同的機會;雖然做事的當下,仍在為拖延所苦。但因為拖延,才有了那些美好的際遇,真神奇。諸如此類,見證好多人說出自己的故事與感覺。
我心目中的工作坊,就是這樣子的一個場域。人們在這裡慢下腳步,共創、激盪、沈潛,也一起練習用喜歡、也適合的方式自我照顧。感謝這個春天的所有遇見。算是復活的四月,開始期待下個月;不曉得日子又會捎來哪些高潮迭起,與哪些三生有幸的際遇。
信末,想跟大家分享一件籌備已久的事情!五月開始,除了月底的和解信,大家月中還會收到一封「伴月報」!〈伴月報〉是跟 We Care Self-Care 其他夥伴一起打造出的新產品,希望能在月中,提供一點實用的生活提案與能量補給!那我們就到時候見啦💛
祝 感受自己的感覺
Maggie
2025/04/28 12:30
如果想回信分享你的感受、你的四月!
歡迎寄到這裡 selfcare.freewriting@gmail.com
如果你喜歡這封和解信,歡迎分享或轉寄給你的在乎的人:)
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,別忘了將信件 移到主要收件夾 或是 標記星星,才不會錯過未來的和解信噢!
也歡迎小額贊助我一杯咖啡,支持我能花更多時間創作!
也歡迎回信跟我分享你和自己和解的旅程、和解信帶給你的感受。每封回信我都有好好讀,對我來說都是好有力量的存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