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08 慢半拍
我就是個慢半拍的人。然而越長越大也慢慢釋懷,慢半拍也無妨。因為「感受就是需要慢下來的」。跟釀酒一樣,讓時間帶著自己的感知慢慢發酵。
嗨,八月的你:
坐在前往格拉納達的西班牙高鐵上,終於好好打開電腦,試圖拼湊在出發旅行一週後的收穫與體悟。不催促自己,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感受本來便屬於「慢慢發酵類型」。感受的速度跟不上旅行的腳程,往往是已經動身前往下一座城市,自己的靈魂與感知才丟三落四的跟上來。
我想這便是旅行與日常對我來說最大的差別,需要花比平常更多倍的時間去感受身邊的一切事物。因此,旅途開始之後的日記時間,都彷彿患上失語症,明明有好多所見、所聞、所思、所感想要記錄、卻不知從何下筆;有很多東西想抒發,卻又害怕說得不夠完整,或是過度偏頗。這種感受實在令人沮喪無比。
想起了胡晴舫在《旅人》中寫道:「有時候,旅行的成果是發現偏見。」
這句話從在桃園機場等待飛機起飛時,就在我的腦袋裡徘徊,跟著自己橫跨歐亞大陸。彷彿是潛意識在提醒著自己,能夠主觀地感受世界固然是旅行的迷人之處;然而若能發現自己觀看世界、甚至是文化對待世人的偏見,那必定是更得來不易的收穫。
//
流連在五光十色的世界裡,我總是慢半拍。
還在努力說服自己慢半拍其實沒什麼大不了。突然想起張愛玲說過:「我們對生活的感受都是第二輪的。」總是先看見名畫的照片,才看見名畫本身;先讀過愛情小說,而後體驗何謂愛;先聽說過某個建築,然後看見它。像是這次歐洲旅行的第一站,是浪漫之都巴黎。站在艾菲爾鐵塔前面,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圓滿。不過好像也沒有真的感覺自己身處巴黎。周遭的人拿相機拍呀拍,我卻只是坐在草地上呆望著穩穩矗立的艾菲爾鐵塔。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,對啊,應該跟它來張合照。不然下回別人問起我有沒有到過那裡時,會沒有東西與之分享(什麼都要拍照,應該是一種文明病,而我病入膏肓)。
//
迷路在各式各樣的生活體驗中,我總是慢半拍。
正因如此,慢半拍的自己努力寫字、用力拍照、奮力記錄、在慢慢回想。對我來說,時間是最動人的濾鏡。我喜歡在往後的日子裡,把這些記錄的痕跡翻找出來,感受屬於自己的「第二次感受」。
而我也常常身處一處時,心思卻飄到另一個國度。想著:都已經來到這裡了,不曉得什麼時候會到另一個地方。像是考上大學的2019年夏天,站在紐約時代廣場前、看著滿大街的亮晃晃廣告看板,捧著美國夢、驚嘆自己終於站在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,腦中卻閃過一個念頭:「不曉得我什麼時候、會以怎樣的姿態站在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前呢?」
//
後來就疫情了。再後來,今年夏天就來到巴黎了。中間捱過交換(人生)延期的焦慮,其實也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。我覺得人生好有趣,
日子過得看似不經意,可是卻又處處充滿驚奇。
不過自己也清楚,上述這些都是後話,當下的自己根本無暇感受、也沒有能力感受。畢竟,我就是個慢半拍的人。然而越長越大也慢慢釋懷,慢半拍也無妨。因為「感受就是需要慢下來的」。跟釀酒一樣,讓時間帶著自己的感知慢慢發酵。
//
歐洲的所有東西,好似都被套上了歐洲濾鏡,每一張照片好像都可以代表所謂的「歐洲印記」,但又好像都缺少了一點臨場感。
旅行到目前為止,最喜歡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。阿爾罕布拉宮,又名紅宮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,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善的伊斯蘭宮殿建築。花了五個小時在裡面慢慢走、靜靜呆望精緻的景緻。從沒什麼實感,到感受到自己真的身處此地眺望格拉納達,歷時整整五小時。(大部分的團,可能在裡頭待兩個小時就是極限了。不過推薦大家可以慢慢逛,因為超大很好逛。)好不容易意識到自己身處這個迷人古城之際,緊接而來,卻發現再高的畫質都拍不出「格拉納達的和諧可愛」和「阿爾罕布拉宮的精雕細琢」。想要分享眼前美景給親朋好友,卻找不著滿意的照片。
「影像的過度,造成一種浮濫,疲憊了所有感動的可能性。」
灰心之際腦中浮現這句很喜歡的話用以自我安慰。或許,我所能給予的最好分享,既不是照片、也不是影片;是自己如實紀錄下的感受。希望那些聽過自己分享的人,有朝一日也能親臨見證。
生活的體驗只能自己替自己積累,別人幫不了你、你亦幫不了他人。如此一來,「慢半拍的感受」似乎成為緩慢但穩健的方法。世界太大,大的我們總催趕自己得快快的體驗;但幸好,我們能夠窮盡所有方法保留各式各樣的體驗,以待來日方長、慢慢感受。
終於終於,人在馬德里時,我想起也感覺到自己真的到過巴黎。
祝 慢慢感受、細細品嚐
Maggie
2022/08
如果你喜歡這封和解信,歡迎分享給你的在乎的人,讓每月一封和解信有機會被更多人看到:)
也歡迎 小額贊助 我一杯咖啡,成為創作路上的小驚喜!也歡迎回信跟我分享你和自己和解的旅程、和解信帶給你的感受。每封回信我都有好好讀,對我來說都是好有力量的存在!